1907年冬,湖南宜章县的一个贫寒农家,诞生了一个瘦小却坚毅的男婴。他名叫肖新槐。谁也不会想到,这个在田埂上放牛、帮家里劳作的乡间少年,将来会走上长征雪山草地,参加抗日烽火与解放战争,建国后更担任军中要职,但至死依旧粗茶淡饭、不肯搞特殊化。
少年时期,肖新槐目睹过地主豪绅的横行,也感受过贫苦农家的无奈。1927年8月,20岁的他不再满足于只为一家人操劳,毅然投身革命。同年11月,他加入共青团。1928年初,湘南地区掀起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,他随队伍上井冈山,投身这片革命的热土。
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日子,硝烟与饥饿是常态。1929年初,红四军主力奉命离开井冈山,转战赣南、闽西,开辟中央根据地。肖新槐随军南下,7月光荣转为中共党员。那时,他的身份是战士,但肩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随后数年,他历经中央根据地的五次反“围剿”。敌人一次次围堵,红军一次次突围。战火锤炼中,他从营长、团代参谋长一路成长为红九军团第三师九团团长,再到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四师师长。每一次调任,都意味着新的考验:新的地形、部队的整编和士气重振。
展开剩余74%1934年10月,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,红军开始长征。湘江一役尤为惨烈,肖新槐率红九军团三师九团与敌激战,甚至带头涉水强渡湘江。江水冰冷刺骨,子弹飞舞,他紧握马刀,鼓舞战士前行。终于冲破敌军封锁,继续北上。
1935年6月,长征途中,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。之后肖新槐所在部队编入左路军,随红四方面军南下,三过草地。那片被称为“生命禁区”的草地,地面松软,夜晚寒冷,饥饿、疾病随时夺人性命。靠野菜、皮带和干粮残渣维持体力,他们一步步挪向北方。
1936年秋,终于到达陕北,取得长征的胜利。此后,中央决定成立援西军,支援渡过黄河作战的西路军。肖新槐被编入援西军,准备再次投入新的战斗。然而,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不敌敌军重压,战败后,援西军无缘交接战场,退驻陕西流曲镇。
1937年,全面抗战爆发。八路军成立后,西路军旧部被整编为120师,肖新槐担任独立二支队司令员。冀中平原多河网、多村镇,日本侵略军频繁“扫荡”。肖新槐指挥部队机动灵活,敌来我走、敌走我打。最为人称道的是神堂防御战:他率部坚守阵地,成功击毁敌机一架,炸毁坦克两辆,歼敌450名,打出八路军的气势,也让百姓看见希望。
抗战胜利后,解放战争打响。肖新槐历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七旅旅长、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、二十兵团六十六军军长等职。平津战役前夕,他研究地形图至深夜,生怕有半点差错。清风店战役中,他指挥部队顶住敌军一个整师的七次反扑,稳固防线,为主力完成合围创造机会。
建国之初,肖新槐率六十六军入朝作战。朝鲜战场风雪交加,物资紧张。他常同战士吃一样的咸菜窝头。夜里巡视阵地,看士兵棉衣是否破损,时常劝慰新兵:“苦是苦了点,可咱守住了阵地,家乡就少挨炸。”
从朝鲜回国后,1955年授衔典礼,肖新槐被授予中将军衔。他的肩章金光闪闪,但他更关心的是部队建设。他在六十六军狠抓训练,注重指挥协同,常到训练场观察每个细节。
后来,他调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,继续关注基层。虽然因多年负伤和旧病缠身,他常需治疗,但仍抽空到军营,听取干部和士兵意见。他说:“打仗要讲实事求是,搞建设也一样。”
生活中,肖新槐极少讲排场。建国初期,生活物资实行供应制,像肉蛋、布票对他是敞开供给。但他常常退回或不用,宁可吃粗粮、青菜。身边的工作人员劝过:“首长,国家规定的啊!”他摆手:“留给更需要的人。”
有一次,机关食堂给他加了两道小炒。他见后说:“取消,不搞例外。”后来连厨房的师傅都知道:首长最怕的就是“特殊化”三个字。
1960年代后期,身体每况愈下,他逐渐减少外出,但依然关心部队。有人来汇报新装备,他一边输液,一边看资料,还低声问:“官兵适应吗?操作复杂不?”这样的场面,让身边人动容。
1980年,肖新槐因病去世,享年73岁。离世时,他的家里仍是普通家具,旧棉被打了补丁。他用一生践行着信念:为公不为私,为兵不为己。
发布于:广东省富华优配-168股票配资网-最新股票配资app官网-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