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家的猫是否常一脸不屑“喵”你一声,但你总是搞不懂它到底是在哭饿,还是在嫌弃你?这样的困扰,或许不久后就会有AI来解决。
中国科技公司百度(Baidu)近日申请专利,要开发AI动物语言转译系统,目标是解读包括叫声、肢体语言、甚至生理变化等信号,转换成人类语言,实现跨物种沟通。研发中技术一旦成功,不仅能改变人们与宠物的关系,也可能为兽医诊断、野生动物研究与农业看护,打开全新的应用场景。
Get ready to turn that frown upside down! 😄
Here are some sweet animal smiles generated by our text-to-image AI model! 🐶🐱🐰
Which one brings the biggest grin to your face? Cast your vote and let's crown the happiest critter! 🥇🤩 #WorldSmileDay #generativeAI #smile
— Baidu Inc. (@Baidu_Inc) October 7, 2023
《南华早报》(South China Morning Post)报道,中国科技公司百度(Baidu)本月提交专利申请,内容为运用人工智能的“动物语言转译系统”,以人工智能为核心、能将动物情绪“翻译”成人类语言的系统,希望能让人类真正“听懂”宠物心声。
不只是听声音,AI将综合多重因素判断
根据百度专利文件,这套系统收集动物叫声、肢体动作、行为模式及生理信号(如心跳、呼吸),数据集成与处理后,以AI模型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,综合判断动物当下的情绪状态;再将情绪转译为人类能理解的语句。如狗可能不同吠声结合尾巴摆动,表达“肚子饿”、“紧张”或“想出去玩”等消息。
但这并不代表人类能真正与宠物“聊天”,达到如小说杜立德医生(Dr. Doolittle)与动物双向沟通。目标较可能是给饲主新工具,更准确解读宠物状态。
简单而言,这更像是听懂语气与情绪,而不是理解词汇或语义。百度专利文件表示:
能促进人类与动物更深层情绪交流与理解,提高跨物种沟通的准确性与效率。
“If my cats could talk, what do you think they'd say?"
ERNIE 4.5 Turbo gave a purr-fectly entertaining answer ⬇️ #ERNIEinAction
— Baidu Inc. (@Baidu_Inc) May 29, 2025
虽然不是真正的“语言翻译”,但有望为宠物看护、农业监控、野生动物保育等领域有实质帮助。不过百度发言人强调,仍处于研发阶段,尚未进入实际产品开发。
用AI翻译“情绪”,不是“对话”
如要实现这项构想,AI模型势必须针对不同物种进行训练。例如狗与猫的行为词汇截然不同,鸟类、小型哺乳类动物甚至鱼类,表达方式又有更多差异。这也意味着若要让这项技术具备一定实用性,背后的数据收集与算法调校工作量将十分庞大。
然而,即使能实现初步的情绪判读功能,这样的技术已具备潜在商业价值。许多饲主对于宠物需求总是难以掌握,若AI能准确预测“它现在不舒服”、“它需要活动”等信号,对提升动物福祉与饲主关系可能会有正面帮助。
翻译动物语言?全球都在研究
“动物翻译器”概念并不新鲜。自古以来,人类与动物之间仿佛有座无形墙,阻隔理解彼此,因此许多研究团队都试图用AI技术拆除这道高墙。
早在2002年,日本研发狗狗翻译器曾被《时代杂志》(Time)评选为当年度最佳发明之一。然而,之后市面涌现的各类翻译App大多评价不佳,不少甚至沦为娱乐用途,准确度备受质疑。
“动物翻译”的知名案例包括,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“地球物种计划”(Earth Species Project),自2017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利用AI解码动物语言,其支持者包括LinkedIn共同创办人里德.霍夫曼(Reid Hoffman)。
另一个引人关注的案例是成立于2020年的“抹香鲸翻译计划”(Project CETI),这是一个跨领域的国际非营利研究团队,总部位于美国,合作伙伴遍布全球。该计划由麦克阿瑟“天才奖”得主、科技创企业大卫‧格鲁伯(David Gruber)博士所创,并获得科技、语言学、机器学习与海洋生物学界专家的共同支持。团队大规模声音数据收集,运用统计学与AI模型分析抹香鲸的声音信号。
抹香鲸翻译计划致力于打造一套能解释抹香鲸沟通内容的AI模型,提升人类对非人类智能的理解,促进更尊重的物种共存关系。团队的愿景十分明确:
我们不是要让鲸鱼学人类语言,而是让人类学会鲸鱼的语言。
长期研究长期研究北美草原土拨鼠(prairie dog)的美国动物行为学家──斯洛博奇科夫(Con Slobodchikoff)博士,也曾以AI算法分析土拨鼠针对不同捕食者发出的警报叫声,在其著作《追寻杜立德医师:学习动物语言》(Chasing Doctor Dolittle: Learning the Language of Animals,2012)中,他大胆提出观点:“很多动物都有语言,只是我们还没学会怎么听。”丹麦的科学家也曾通过AI工具分析猪的叫声,成功分类为21种不同情绪状态。
打破物种间的巴别塔,还是AI幻想?
虽然这些技术听起来充满未来感,但不少网友对实际应用仍持保留态度。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就有用户留言:“听起来很厉害,但要看实际效果才知道值不值得信。”
Google Play与Apple Store早已有数十款自称能翻译狗吠或猫叫的应用程序,有些甚至下载量破千万,但普遍评价不佳,多数被批为“好玩但不可信”、“根本只是随机音效”,显示消费者对其实用性仍普遍抱持怀疑。
《经济时报》(The Economic Times)报道,英国顾问公司Bores Group的专家波尔(James Bore)也在受访时指出:“这类技术初期可能会和目前市面上的低品质宠物翻译App看起来很像,只是加了一层高科技的包装。”
不过,如果百度AI真能达到一定准确度,哪怕只能识别宠物的几种基本情绪,如饥饿、焦虑、快乐,对饲主来说也是极大突破,不仅能提升动物福祉,也能帮助早期发现宠物的病痛、疾病或情绪异常。
(首图来源:Pixabay)
富华优配-168股票配资网-最新股票配资app官网-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