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孩子去书店买书,才发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逛书店了。记得读书时的我可是书店里的常客,在上派的街头,特别是以教育巷,也就是现在改建后的金鸣街为中心的区域,有好几家书店,尤以马也书店最为出名,马也书店的老板是一位腿部残疾的老师,起初有一个约30平方米的小店,位于教育巷的中段,里面摆满了书籍和教辅。后来规模扩大,在肥西中学隔壁开了一家集文具、书籍、教辅等更为齐全的综合性书店,当时的《肥西新闻》曾多次报道,马老师更是成为一名励志的典范。
张学玟/摄
那时我最常去的,除了新华书店,马也书店,邮政局门前的报刊亭外,我还喜欢去两家旧书店,一家位于肥西中学对面,另一家在三中附近。学生时代的我经济特别拮据,根本没钱购买新书,便经常去旧书店里淘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。说实话,那时的好书真的挺多。每次省吃俭用之后,总会买回一两本,我的书架上的很多书都是那时候买的。它们陪伴我度过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,让我在大快朵颐的同时,沉浸在精神的花园里流连忘返。
因为买书,和几家书店的老板,也渐渐熟络起来。记得肥西中学对面旧书店的老板是一名退伍老兵,人很爽气。我在他的书店里买的书最多,他见我是学生,给我的价格也非常低,我很感激。后来因为不断上涨的高昂的房租,他不得不关闭了自己的书店,关闭书店的时候还送了我一套张中行的《负暄琐话》。后来他在孔夫子里开了网上书店,我也光顾过几次。但总没有在书架前闻着油墨纸香的快乐与舒爽。
三中附近古旧书店的老板是一个戴着眼镜的青年人,那时的他30多岁,文静,秀气。每次去时,总看他捧着一本书,坐在桌前安静地阅读。时间久了,他对我的阅读习惯和喜欢的书籍类型很是了解,总会推荐一些书籍给我,而好像也真的是我要找的书籍。《文化苦旅》《湮没的辉煌》《白鹿原》等,我都是在他的推荐下阅读的,受益匪浅。我们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阅读一部书的感受和心得,他是一个颇有自己文化视角和观点的书店老板,他曾经对我说过,因为喜欢书,所以选择卖书。我很是羡慕他的生活状态,能够把工作和自己的爱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生活,想想就让人感到幸福。很久没有去三中那边了,不知道他的书店还在不在?
我对孩子说,去新华书店吧。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,位于新华街最显眼位置的新华书店竟然消失了,孩子说可能搬到其他地方去了吧。它会搬到哪里去呢?我怅然地想,若有所失……
后来我们去了肥西中学边上的书店,据说这是一家连锁书店,面积挺大,文体用品,书包、足球、笔墨之类很多,学生教材、辅导资料很多,却极少可供孩子们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之类。在一处并不显眼的位置,我倒是看到了一些文学作品和课外读物,大多是玄幻、穿越之类的小说。是现在的孩子阅读兴趣改变了,还是我真的已经老了……
有些记忆终将只能成为历史风尘中的一段挽歌,就像那些曾经在上派街头神采奕奕的逝去的老书店……
富华优配-168股票配资网-最新股票配资app官网-配资知名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